新闻中心News

我国超千万人患痛风“祸根”是豆制品?这4种食物才是嘌呤大户

2024-06-16 08:07:4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在一个普通的清晨,一些人可能因为脚趾剧烈的疼痛而痛醒,疼痛强烈到几乎难以忍受。这种情况可能被误认为是感染,但实际上,它可能是痛风的信号。

据估计,我国有超过一千万痛风患者,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面对这一疾病的高发,公众对其成因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一种流行的观点将痛风的罪魁祸首归咎于豆制品的消费,认为豆制品中较高的嘌呤含量是导致尿酸生成增加的原因。

嘌呤是尿酸的前体物质,确实,过量摄入嘌呤会增加血液中尿酸的浓度,但是豆制品是否真的是嘌呤的主要来源呢?

这种说法真的正确吗?豆制品真的是嘌呤的大户吗?其实,不然。接下来将为您揭开嘌呤的真相,告诉您哪些食物才是嘌呤的“重灾区”,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饮食来预防和控制痛风。

痛风的影响,不仅限于关节的急性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如痛风石、慢性关节炎,乃至肾脏损害。

这种疾病的进展分为几个阶段,从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到最终可能影响到肾脏健康的严重阶段。

在痛风的早期,患者可能完全不会感到不适,尽管他们的血尿酸水平已经升高。这个无症状期可以持续数年,甚至有些人一生中都不会出现症状。但一旦进入急性关节炎期,情况便大不相同。

患者会经历关节的红、肿、热、痛,尤其是夜间,这种痛苦几乎是突然发作的,最常见于大脚趾的第一跖趾关节。

尽管这些症状可能会自行缓解,但在痛风的间歇期,受累关节处的皮肤颜色可能变深,甚至出现皮肤脱屑。

随着痛风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发展出痛风石,这是尿酸盐在耳廓或关节周围沉积形成的白色赘生物,其大小不一,且可能因挤压而破溃或形成瘘管。

未经规范治疗的患者还可能发展为慢性关节炎,其中关节骨质破坏和畸形是常见现象,特别是在手部和足部。此外,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寒战、头痛等全身症状。

更为严重的是,痛风还可能损害肾脏,导致痛风性肾病或肾衰竭。早期的痛风性肾病可能表现为夜尿增多、轻度血尿,而在晚期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水肿等更严重的症状。

尿酸性肾石病是另一种形式的肾脏损害,可能导致肾绞痛、血尿和排尿困难。在最严重的情况下,痛风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全身水肿,尤其是双腿或双足,以及尿中带血。

除了直接的肾脏损害,痛风还可能与其他健康问题有关,如代谢综合症,它增加了患者发展肥胖症、高血压、高脂血症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

甚至,痛风患者还可能面临心脏病的高风险,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和呼吸急促。

一项对中国内地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发现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3。3%,而痛风的患病率为1。1%。

这些数据揭示了痛风不仅普遍存在,而且男性、沿海和城市居民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内陆和农村居民,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近。

这种分布模式提示我们,痛风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乃至饮食习惯紧密相关。

全球范围内,痛风的增长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研究指出,这一趋势与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合并症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肥胖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嘌呤饮食、酒精消费和缺乏运动,已被证实是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重要风险因素。

此外,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也与痛风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发现,频发与偶发痛风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存在差异,特定的代谢物如嘌呤、和氨基酸代谢产物的紊乱,不仅揭示了痛风发作的生物化学基础,还可能成为判断痛风发作频率的生物标志物。

这意味着,通过检测这些代谢物,医生可能能更精准地评估痛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响应。

遗传因素在痛风的发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一项遗传学研究揭示了RFX3和KCNQ1两个新的痛风易感基因。

这些基因通过影响免疫应答和胰岛B细胞功能,可能促进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展。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痛风发病机制的新视角,也为未来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靶点。

在过去的十二年中,一项来自美国的研究通过调查730例新发痛风患者的饮食习惯,揭示了饮食与痛风发生率之间的关联。

相对而言,常吃豆制品等富含嘌呤的植物性食物的人群,并没有显示出痛风发作的明显增加,这一发现挑战了许多人对嘌呤摄入与痛风关系的传统看法。

进一步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最新研究为这一论点提供了有力支持。研究表明,食用黄豆类和荚果类食品,如红豆、绿豆、大豆和豌豆等,并不会增加痛风的风险,反而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这与传统观念中,认为所有高嘌呤食物都可能导致痛风的看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与此同时,研究还指出,频繁食用如鸡、鱼和虾等动物性食品的人,患痛风的风险实际上会增加。

这些发现背后的科学原理在于,虽然豆类食品确实含有嘌呤,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部分嘌呤已被有效去除,使得这些豆类制品引起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并不足以引起临床上的关注。

此外,研究还揭示了动物性蛋白质与植物性蛋白质在影响尿酸水平方面的差异。动物蛋白由于其高利用率,大量进入血液,进而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而植物蛋白,尤其是豆制品中的优质蛋白,其利用率相对较低,更多的通过排泄过程被体外排除,从而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关于痛风预防的重要信息,还挑战了人们对某些食物与痛风关系的传统认知。

它强调了在预防和管理痛风时,重视饮食结构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痛风家族史或已经患有痛风的人来说,理解这些饮食建议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可能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通过对不同食物和生物体中嘌呤含量的研究,科学家们揭示了一些关键的发现:动物性食品中的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植物性食品,同时,在RNA中的嘌呤含量也高于DNA中。

这意味着,细胞活跃度高、生命活动强烈的生物体或食物中,嘌呤含量相对较高。

嘌呤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同样复杂且精细。它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终转化为尿酸,而尿酸水平的高低则直接受到嘌呤摄入量、合成量、分解量和排泄量的综合影响。

嘌呤的代谢分为两个主要过程: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包括从头合成途径和补救合成途径,即通过特定原料合成嘌呤核苷酸的过程。

而分解代谢则涉及到核苷酸在酶作用下,转化为自由碱基和最终生成尿酸排出体外的过程。

不同个体之间在嘌呤代谢的酶活性、基因表达以及信号通路的调控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导致了人们在对嘌呤的处理能力上的个体差异,进而影响到尿酸的生成和排泄速率。

尤其是当酶的活性受到先天性异常影响时,可能会导致代谢紊乱,使得尿酸合成增加或排泄减少,从而引发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风险因素,尿酸盐可能会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沉积,引发痛风发作。

芦笋是许多人喜爱的蔬菜之一,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美味著称。然而,每100克芦笋中的嘌呤含量高达500毫克,这个数值甚至超过了许多类型的海鲜。

为了减少摄入的嘌呤量,烹饪芦笋前焯水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这不仅可以减少嘌呤,还能去除草酸?

紫菜,常被用于制作寿司和汤料,其嘌呤含量也出人意料地高。每100克干紫菜中含有415毫克的嘌呤,这个数字超过了猪肝。

因此,尽管紫菜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于痛风患者来说,过度摄入可能会导致体内尿酸含量增加,应适量食用。

香菇,以其独特的风味和健康益处(如降血脂和抗癌效果)而受到欢迎。然而,每100克干香菇的嘌呤含量达到405毫克,是所有蔬菜中最高的。

即使是鲜香菇,嘌呤含量也有214毫克,属于中嘌呤食物。因此,痛风患者需要限制香菇的摄入量,以避免尿酸水平的潜在升高。

他的菌类蔬菜,如金针菇、凤尾菇、鲍鱼菇、杏鲍菇等,嘌呤含量一般在100到200毫克之间。

这些菌类食物虽然有增强免疫力和抗氧化的作用,但痛风患者在食用时也应注意控制量,以防尿酸水平上升。

富含嘌呤的食物如海鲜和动物内脏,其摄入量应尽可能减少,以避免尿酸水平过高。

同时,建议采用低脂肪并丰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饮食,不仅可以帮助维持身体健康,还能有效控制体内尿酸的生成。

此外,每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促进肾脏排泄尿酸,从而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高维生素饮食,不仅能够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还能帮助维持尿酸在正常水平。

适度的运动不仅可以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带来的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等问题,这些都是痛风的潜在风险因素。

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需要注意,如常用温水洗漱,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和潮湿等可能引发痛风的外部环境。

对于已经患有痛风的患者,定期复查和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专业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专业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痛风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总之,痛风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合理的生活习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甚至预防其发生。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关键,同时也需要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支持。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痛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专家:部分资金通过非银机构绕道进入银行体系获取高息 有关部门可能会进一步规范。

仅0。22万辆!小米汽车最新销量继续下跌:新势力排名倒数第二,雷军终于喘口气了【附小米造车业务分析】?

王小川张鹏李大海杨植麟回应大模型的一切:AGI、价格战、开源和Scaling Law!

大手笔!央企又拿核心宅地,海口这一片区城市更新,线亿!中建智地+朝开+江苏绿建摘北京首宗多业态地块。





搜索